- tcp/ip 四层模型与七层模型的关系
OSI引入了服务、接口、协议、分层的概念,TCP/IP借鉴了OSI的这些概念建立TCP/IP模型。
OSI先有模型,后有协议,先有标准,后进行实践;而TCP/IP则相反,先有协议和应用再提出了模型,且是参照的OSI模型。
OSI是一种理论下的模型,而TCP/IP已被广泛使用,成为网络互联事实上的标准。
TCP: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
UDP: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
OSI 七层模型概论
- 由于OSI是一个理想的模型,因此一般网络系统只涉及其中的几层,很少有系统能够具有所有的7层,并完全遵循它的规定。
- 在7层模型中,每一层都提供一个特殊的网络功能。从网络功能的角度观察:
- 下面4层(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和传输层)主要提供数据传输和交换功能,即以节点到节点之间的通信为主
- 第4层作为上下两部分的桥梁,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;
- 而上3层(会话层、表示层和应用层)则以提供用户与应用程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处理功能为主。简言之,下4层主要完成通信子网的功能,上3层主要完成资源子网的功能。
七层模型
- 7.应用层
用户接口: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,以及应用程序与网络间的直接接口,使得用户能够与网络进行交互式联系。 实现各种服务:该层具有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完成和实现用户请求的各种服务。
- 6.表示层
- 数据格式处理:协商和建立数据交换的格式,解决各应用程序之间在数据格式表示上的差异。
- 数据的编码:处理字符集和数字的转换。例如由于用户程序中的数据类型(整型或实型、有符号或无符号等)、用户标识等都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式,因此,在设备之间需要具有在不同字符集或格式之间转换的功能。
- 压缩和解压缩:为了减少数据的传输量,这一层还负责数据的压缩与恢复。
-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: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。
- 5.会话层
- 会话管理:允许用户在两个实体设备之间建立、维持和终止会话,并支持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。例如提供单方向会话或双向同时会话,并管理会话中的发送顺序,以及会话所占用时间的长短。
- 会话流量控制:提供流量控制和交叉会话功能。
- 寻址:使用远程地址建立会话连接。
- 出错控制:从逻辑上讲,会话层主要负责数据交换的建立、保持和终止,但实际的工作却是接收来自传输层的数据,并负责纠错。
- 4.传输层
- OSI的下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传输,上三层的主要任务是数据处理。而传输层是第四层,因此该层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接口和桥梁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- 主要任务:向用户提供可靠的、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,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。
- 主要作用: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具体细节,即向用户透明的传送报文。
- 3.网络层
- 是OSI参考模型中最复杂的一层,也是通信子网最高的一层,它在下两层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。
- 寻址:数据链路层中使用的物理地址(如MAC地址)仅解决网络内部的寻址问题。在不同子网之间通信时,为了识别和找到网络中的设备,每一子网中的设备都会被分配一 个唯一的地址。由于各个子网使用的物理技术可能不同,因此这个地址应当是逻辑地址(如IP地址)
- 交换:规定不同的交换方式。常见的交换技术有:线路交换技术和存储转发技术,后者包括报文转发技术和分组转发技术。
- 路由算法:当源节点和路由节点之间存在多条路径时,本层可以根据路由算法,通过网络为数据分组选择最佳路径,并将信息从最合适的路径,由发送端传送的接受端。
- 连接服务:与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不同的是,前者控制的是网络相邻节点间的流量,后者控制的是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间的流量。其目的在于防止阻塞,并进行差错检测
- 2.数据链路层
- 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。
- 该层通常又被分为 介质访问控制(MAC)和逻辑链路控制(LLC)两个子层:
- MA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共享型网络中多用户对信道竞争的问题,完成网络介质的访问控制。
- LLC子层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网络连接,执行差错校验、流量控制和链路控制。
- 物理层
-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屋里连接,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。
- 作用:实现相邻计算机节点之间比特流的透明传输,尽可能屏蔽掉具体传输介质与物理设备的差异。使其上面的数据链路层不必考虑网络的具体传输介质是什么。